中国乡企30年前起步河南回郭 都是“逼出来的”_杏彩体育官网入口_杏彩体育官网app_杏彩平台/官方网站入口

中国乡企30年前起步河南回郭 都是“逼出来的”

时间: 2023-12-10 09:49:41 |   作者: 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1974年,河南省委一位主要领导视察从回郭镇路过,发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这在“”中格外与众不同,于是吩咐河南日报社去调查一下。然而面对记者的采访,公社书记支支吾吾不敢说实话,一再追问下,书记才道出实情,他们冒着“资本主义倾向”“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政治风险,在农村搞工业,办起了社队企业。报道发表后,由此揭开了回郭镇在特殊历史时期大胆创新的秘情,回郭镇也被公认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和非公有制企业的领跑者。9月9日,本报记者赶赴回郭镇,对它成为乡镇企业发源地的时代背景及鲜为人知的故事进行了探访。

  30年的时光改变了很多东西,对于郑州日报社调研员牛玉乾来说,有一个记忆从未被改变过。

  “一篇文章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还改变了回郭镇的命运,这点实在出乎大家的意料。”9月9日,这位即将从新闻战线上退休的老者面对记者的造访,提及往事,依旧激动不已。1972年毕业于河大中文系的牛玉乾被分配到回郭镇高中教书,因为平时喜欢写写画画,两年后被抽调到镇里,做了回郭镇公社党委办公室秘书,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媒体对镇里的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具体来说,也就是通讯员”。

  时年29岁的牛玉乾,幸运地成为回郭镇被学习及至名扬中国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起因是发表在1974年12月15日《河南日报》上的一篇报道《光明灿烂的希望》。正是这篇报道,使默默无闻的回郭镇成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改变了回郭镇的命运。

  “那篇稿子不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的成果。”牛玉乾的回忆和讲述从1974年初夏开始。当时回郭镇的经济水平已经在巩义(巩县)一带崭露头角,由于乡镇办的集体企业红红火火,生产力水平和老百姓生活水平都比周边地区高出许多。当时河南日报驻开封地区记者站的杜贵宝注意到这一现象后,对牛玉乾说:“老牛,咱得重点做一下这个事。”

  不久,牛玉乾和杜贵宝带着包裹,下到回郭镇的各个村子、企业,采访了一个多月,写出了《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随后稿子传到了河南日报农村部编辑部。“文章比较长,内容也比较新鲜,农村部的编辑修改了一下打出清样,要让省委审签后再发。当时稿子打印了两份,一份先送交省委领导签署,受到了当时主持经济工作的省委副书记王维群的重视,批示要求对个别数字核实后发表;另一份送交河南日报总编刘问世。”

  1958年,刘问世参加过中央在郑州召开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他想起在这次会议上有过关于人民公社办企业的讲话,其中有一句专门评价社办工业:“是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所在”。刘问世立刻认为这个调查报告是一个新鲜的、也是十分重大的命题,为了慎重起见,他亲自带领河南日报农业处刘旭、姬业成两位记者赶到回郭镇,找到杜贵宝、牛玉乾以及公社负责人一起座谈。

  据姬业成回忆,他们先请回郭镇公社的书记刘志刚来座谈,询问为什么镇里的农业自然条件并不好,但机械化却搞得有模有样,粮食产量也很高,可谈了两天也没谈出来东西。姬业成就问他们,你们打井修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刘志刚说,是搞副业种树、养猪挣的钱,姬业成说,这些可值不了多少钱呀,刘志刚支支吾吾、面露难色。后来,谈话的地方从报社换到了刘问世的家里,刘志刚才算说了实话,“俺们在山沟里偷偷办了一些小工厂,搞农业的钱都是办工厂挣来的”。

  刘志刚开始为什么不敢说实线日,已经退休在家的他和记者说,在去河南日报介绍情况时,回郭镇的领导正在受批判,因为在农村搞工业是“资本主义倾向”,是“不务正业”。

  “当时农村强调一切都要学大寨的模式,工业不叫工业,而是副业,是不被重视和提倡的,而且稍不注意还会被戴上重副轻农、以钱为纲、资本主义倾向的帽子。回郭镇就是因为搞了点社队工业而被当作资本主义倾向典型批判了好长时间。”多年以后,姬业成撰文回忆去回郭镇调查时的时代背景,也是这样说的。

  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农村以粮为纲,一切以农业为主,农村发展副业的人数不能超过总劳力的10%。而回郭镇从1958年搞起第一个社队企业机械厂开始,陆陆续续办起了五七化工厂、变压器厂、化肥厂、拖拉机站、油封厂、鞋垫厂、凉鞋厂、挡风玻璃厂、纺织厂等,这些厂子的工人都是回郭镇人,已经有三四千人,其他的还有一批大队组织农民长期在外修铁路、在油田搞工程等。企业的“风头”,已经远超于了农业,这让“上面”很不满意,县里开会,回郭镇相关领导和企业常常受到批评。

  刘志刚回忆起一件事,在一次党委会上,领导点名要“关闭”一些村里办的企业,包括罗庄刚刚搞起来的耐火材料厂。上面的说法是:“你搞砖场、化肥厂还能够理解,但耐火材料跟农业有啥关系?”没办法,这一些企业就把牌子摘掉,白天大门紧锁,晚上偷偷地开工。刘志刚还记得刚上任时公社前任书记刘善安委屈地流着泪做检讨的情景,“他就是想不通,自己这样做究竟哪一点错了”。

  回郭镇人为什么还要一心一意地搞企业呢?“一句话,都是逼出来的。”当时在回郭镇主抓工业的副书记邵三多说。上世纪60年代,回郭镇的农业条件在巩义只能算一般,6万人口4000多亩地,80%是陵地,20%是滩地,陵地常年大旱,滩地常年受涝,在“守着伊洛河却又怕旱又怕涝”的情况下,回郭镇人迫切地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但改善条件需要买设备,没有钱买怎么办?“我们就想为啥不学着自己造呢?”刘志刚说。

  1966年“”开始,社会开始动乱起来,另一个困扰回郭镇人的问题,似乎也间接促成了社队企业的发展:“回郭镇这点儿地,忙3个月就忙完了,剩下的时间人们干什么?”回郭镇的领导一心想的是“让大伙儿都忙起来,既有钱了,又转移了他们的精力”。

  就这样,一个时代所谓的“资本主义尾巴”在回郭镇被“逼”了出来。而在今天,这里已经被公认为中国乡镇企业的起源所在。

  “回郭镇人敢想敢干。”在回郭镇采访中,记者从不同受访者那里都得到了这个众口一词的说法,他们用这个作为回郭镇的精神,来诠释发生在回郭镇的一切奇迹。

  当时负责回郭镇政府对外宣传报道的牛玉乾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回郭镇的老百姓就最有创新精神。正是这种创新精神,鼓舞着他们天不怕、地不怕,敢向一切让他们不满意、不舒服、不幸福的天灾人祸抗争,并在抗争中打造出新的天地。“他们不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打破体制禁锢,办工业求发展,创造出让世人瞩目的业绩。30年来,他们同样发挥创新精神,在发展新工业、建设新农村的征途上,演出了一幕幕不同凡响的悲喜剧。”

  牛玉乾的说法,与时任回郭镇党委书记刘志刚和现任回郭镇党委书记李颖军的表达完全一致。刘志刚讲述了一个细节,从在陵上打井需要拉电线建变电站开始,回郭镇人只买来了一台变压器,剩下的变压器都是把第一台拆了仿制出来的。此后是机械厂、化肥厂,镇里最初创办的一批企业都是这样半模仿半创造出来的。

  李颖军则对记者表示,他在回郭镇的多年工作中,明显的感觉到回郭镇人有一股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激情,从不畏惧困难,这是长期铸就出的回郭镇精神,也是市场逼出来的,说明回郭镇人适应了市场的发展潮流。

  “回郭镇的价值,不在于当时的轰动,而在于它的本质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所以何时再提回郭镇这篇报道都不失其价值。”牛玉乾认为,回郭镇农民办工业的经验不仅符合当地人多地少的现实,而且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农民自求解放、自求发展、自求富裕,通过办工业来改变自身命运、改变农村面貌。

上一篇:被“李焕英”带火的工厂却因到访人数太多被逼谢绝游客观赏

下一篇:“民国四大兵工厂”中的巩县兵工厂终究的结局怎么

Copyright © 2020 杏彩体育官网app-破碎机-制砂机-筛分设备-网站地图